当前位置: 科技成果

肉羊生产技术研究

来源:科管处 作者:科管处 发布时间: 2005年12月30日

“肉羊生产技术开发”是“八五”星火计划试验研究项目。本项研究旨在探索缩短肉羊饲养期,增加羊肉产量,提高草场利用率,增加农牧民收入,总结出肉羊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生产方式,应用于生产实践。经四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取得的成果主要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

1、       肉羊生产最佳结合方案

采用夏洛莱羊、萨福克羊、青海细毛羊、青海半细毛羊和藏羊与当地母羊杂交的8个杂交组合效果对比表明:夏洛莱羊、萨福克羊与当地藏母羊、青海半细毛母羊和青海细毛母羊杂交的杂交组合效果为好,其中以夏洛莱羊的各个杂交组合效果和经济效益均较理想。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日平均增重比同龄当地羊羔提高2446%,产肉量比同龄当地羊羔提高3080%68月龄杂种羔羊胴体纵可增加2.75 7.17公斤 ,纯收入增加27.571.7元。

2、       肉羊生产综合配套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①采用最佳杂交组合方案,充分利用杂种优势;②采取西繁东育快速育肥率提高羊肉产量;③加强母羊饲养管理,充分发挥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快和饲料报酬高的特点提高高商品率;④采用舍饲或放牧+适当补饲的方式育肥,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农作物秸杆,提高草场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⑤适时屠宰保证用最低饲料消耗换取最高的饲料报酬;⑥采取最佳畜群结构模式,加速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⑦推广暖棚圈,疾病防治等技术,减少羔羊能量消耗和疾病发生,使其生长发育良好,保证抓膘育肥。

杂种后代68月龄活重27.5 32.17公斤 ,平均胴体重11.67 15.97公斤 ,平均日增重67.64 196.87;平安县采取理想杂交组合,西繁东育为主的综合配套技术育肥的幼龄羔羊平均胴体重16 18.2公斤 。上述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省内产区的先进水平。生态定位站对矮嵩草草甸三个试验点四年累计新增经济效益797.67808.43万元。

试验结果表明,在我省东部农业区和环湖牧区应用此项成果,可在不增加存栏头数的情况下,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大幅度提高羊肉产量,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农作物秸杆,提高草场利用率,降低饲养成分,使绵羊饲养向良性循环转化,压缩饲养量,减轻草场超载压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肉羊生产综合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


↑上一篇: 牦牛高效养殖中补饲技术研究与示范
↓下一篇: 青南地区牦牛生产性能评估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生物技术园区纬二路1号 邮政编码:810016 邮箱:2022sjb@puresweatkc.com
版权所有:世界杯2022买球软件 电话:0971-5318385 传真:0971-5318044 青ICP备09000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