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果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经过机械化固体发酵新工艺生产的一种替代鱼粉、无公害的生物活性饲料。产品经多次检测评定,质量稳定。生产推广高高蛋白料精3066吨和生物抗灾料5076吨的实践表明,已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获经济效益56.96万元,12800户农牧民均增收1135.43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该成果是将科研成果形成产业化,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典范。特别是欧洲“疯牛病”事件禁止使用动物性饲料的今天,更显示出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和重要性。 "该项成果是以农副产品及其下脚料为主要原料,应用生物发酵工程原理,采用机械化固体发酵新工艺,研制出的一种可替代进口鱼粉的无公害绿色生物活性饲料--高蛋白料精。等量替代进口鱼粉用于饲喂畜禽,可直接降低原料成本35%以上。在二年的时间内,在原有年产高蛋白料精350吨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机械化生产配套,调整生产布局,改进工艺流程,加强质量监控,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示范指导等措施,提高了发酵菌种、高蛋白料精及生物活性抗灾保畜饲料的生产能力,使年产高蛋白料精能力达1600吨,推广高蛋白料精3066吨(其中贵德1004吨,湟中1012吨,果洛1012吨,马坊饲料场38吨),完成计划任务的102.2%。攻克了产业化生产生物活性饲料过程中的菌种培养、继代、保持菌株良好的生长条件、防止菌种变异杂菌污染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参数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化生产工艺流程方案;推广生物活性抗灾保畜饲料5076吨(其中果洛2790吨,玉树1906吨,泽库380吨)大大超过了计划任务指标。其质量全部达标。在省内建立三个推广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推广。试验推广结果表明,高蛋白料精饲喂奶牛,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随机选定正常泌乳期黑白花奶牛42头,21头基础日粮中添加3%的高蛋白料精为试验组,21头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120天试验期内,试验组比对照组头均日平均多产奶0.92公斤,增产率为6.97%;用高蛋白料精等量替代秘鲁鱼粉饲喂育肥猪,42天试验期内,高蛋白料精组头均增重19.06公斤,比鱼粉组头均多增重2.12公斤,增重提高12.52%,差异显著(P < 0.05);生物活性抗灾保畜饲料灾后补饲,据玛沁县雪山和下大武两乡的统计数据表明,与周边未得到补饲的畜群同期相比,减少成畜死亡18.4%(超指标3.4个百分点);仔畜成活率提高26.1%(超指标6.1个百分点);生物活性浓缩饲料(猪用),饲喂仔猪,70天试验期内,试验组头均增重41.37公斤,比对照组头均多增重3.66公斤,增重提高9.7%,头均多增收入24.76元。差异显著(P< 0.05),已具备小批量生产的工艺流程,现正进行产品各项成份测定,质量评估和小区试用效果测定,有望扩大推广应用。通过本项目的实施,(1)获得直接经济效益56.96万元,使12800户农牧户和8个厂(场)受益,户均新增收入1135.43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2)提高了养殖水平,配合退耕还林(草),保护生态环境战略的实施,在农区基本改变了以往原始的散养方式为圈养和舍饲的饲养方式。极大地保护了植被和净化了环境,为生态平衡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较高的生态效益。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指标。 本项目紧密结合饲料工业现状和我省畜牧业中的实际问题,紧紧抓住当前市场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的供求矛盾,生产出的高蛋白料精可替代进口鱼粉,为缓解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节省外汇、降价饲料成本作出了贡献。具有大力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尤其是因欧洲""疯牛病""我国农业部已下禁令,禁止进口使用动物性饲料的时刻,更显示出大力推广高蛋白料精的重要性。为科研成果形成产业化生产和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典范。该项成果达到了国内同类试验研究的领先水平,采用机械化固体发酵新工艺,产业化生产微生物活性蛋白质饲料,国内尚未见到报道。